東南亞電子商務報告:越南領導網站轉換率
近年電子商務在東南亞市場發展日益蓬勃,單就2017年網上銷售商品總值達到100億美元,是2015年所錄得的55億美元商品交易總額(GMV)之兩倍。
據馬來西亞電商iPrice電商最近發表的「東南亞2017年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越南在網站轉換率(conversion rate)排名高踞首位,而新加坡則成為東南亞國家中最強電子商務消費國,每宗購物訂單平均消費額100美元。研究報告是根據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及印尼消費者在Lazada、Blibli、Galleon Shopee和Bukalapak等逾千家網站平台的消費習慣所得出的數據。
數據顯示,受惠於智能手機愈見普及,令到電子商務在過去1年在東南亞市場出現爆發性增長,複合年增長率達到驚人的41%。
在過去的12個月裏,智能手機用戶平均增長了19%,佔整體電子商務網站流量達72%,印尼手機用戶流量所佔份額達到87%,緊隨的是泰國(79%)及菲律賓(76%)。
就網站轉換率而言,即產品銷售量佔到網站瀏覽量的比率,越南在這一方面特別「優勝過人」,其網站轉換率比平均水平高出30%。其次是新加坡和印尼均為高出平均值10%左右。
儘管東南亞消費者喜歡以智能手機瀏覽電子商務網站,但大部份消費者都是以桌上電腦作網上購物付款,因此,使到整個東南亞地區桌上電腦的網站轉換率高於智能手機。
新加坡平均每宗網上購物訂單為91美元,成為東南亞中最強消費國,緊隨其後的是菲律賓,平均消費為56美元,馬來西亞為54美元,而越南為23美元。此消費均價與其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關,新加坡人均GDP 90,530美元,越南為6,880美元。
有趣的是,報告顯示東南亞消費者傾向於朝九至晚五時間購物,換句話說正值是上班上學時間。不過,新加坡人則例外,倒是喜歡在晚上購物。
據谷歌(Google)和淡馬錫(Temasek)共同發表的「2017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聚焦報告」,東南亞的互聯網經濟在過去幾年中已經超出預期,單就2017年就創造了達500億美元,較原預期的增長了35%;到2025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預計將達到2,000億美元,電子商務的比重高達881億美元。
東南亞國家擁有3.3億互聯網用戶,在世界排名第三位,比美國全國人口還要多。報告稱,自2015年以來,該地區新增互聯網用戶不足7,000萬。
東南亞人喜歡花時間使用手機上網,泰國人花的時間最多,每天4.2小時,印尼人排名第二高,平均每日3.9小時;比較起來,美國人相對較小,每天花費2小時手機上網,英國及日本則分別為1.8小時及1小時。
資料來源:Fin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