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曼徹斯特最高之摩天住宅
物業投資講座
英國倫敦樓市表現一向穩健突出,但身為全英第二大城市的曼徹斯特其表現亦同樣優秀。這集合經濟與知識產業之都,單計過去3年樓價已勁升43%。該市未來還有「北方經濟引擎」計劃推動,在基建及經濟條件發展向好下,樓價被看高一線。帝皇地產在剛過去的週末舉辦「英國曼徹斯特最高之摩天住宅-物業投資講座」,推出坐落Castlefield黃金地段,毗鄰曼城購物區及CBD嘅優質住宅項目Deansgate Square,吸引多名投資者踴躍參與,並即場選購了心水單位,氣氛熱鬧。
以上圖片: 帝皇地產董事總經理陳卓明在展銷會內分析目前市曼徹斯特樓市最新趨勢。
以上圖片: Deansgate Square項目獲得本港投資者熱烈支持。
為汽車電動化鋪路,英國新建築與街道需裝設充電座
英國於 2017 年推出 2040 年禁售汽柴油車目標「Road to Zero」,而隨著電動車數量上升,充電站等基礎設備也必須同時到位,因此英國 9 日公布最新措施,指出未來新建住宅、街道與路燈都得加裝充電座,並希望 2030 年前英國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可占新車銷售量 50% 以上.
且為鼓勵企業、慈善機構與公共部門申請安裝電動車充電站設備,「工作場所充電站計畫(Workplace Charging Scheme)」補助也提升 75%,想進一步增加英國電動車充電站數量,以免未來充電座供不應求。
而為達成目標,英國也在裝設與開發充電座砸大錢。除了在 2018 年 2 月斥資 3,000 萬英鎊投資 V2G 技術,讓未來的電動車能夠把多餘電量送回電網,日前又宣布會釋出 4 億英鎊補助生產與安裝充電座公司,也會花費 4,000 萬英鎊成立低成本無線充電研究專案,且在 2020 年之前也會挹注 450 萬英鎊補助地方在街頭與住家裝設充電座。
英國希望可於 2050 年將碳排放量減至 1990 年代的 80% 水準,其策略之一就是 2040 年禁售燃油車、2050 年路上零排放與現在的廣設充電座,不過目前電動車續航里程有限,也有人希望政府能提出相關配套措施。
政府也指出,2025 年會評估電動車採用狀況,之後再考慮是否需要採取額外措施來加速進展。英國交通大臣 Chris Grayling 表示,廣設充電站可為英國帶來環境與經濟效益,使英國有機會在 2050 年上看 7.6 兆英鎊市值的電動車產業中分一杯羹。
該措施也受到不少電動車充電廠商支持,認為車輛電氣化對交通基礎設施來說是個有趣的大挑戰,並鼓勵各行各業加速步伐、一同朝零碳目標前進。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措施不夠積極,希望各部門可加速部署速度。
電動車之所以被各界看中,其因不外乎是可改善全球環境、空氣污染問題,因此為達巴黎協議或是各自減排目標,現在已有許多國家開始設立車輛電動化目標,也同時促進充電座與電動車開發,帶動另一股商機。
資料來源: Energy Trend
帝皇地產舉辦盛大足球之夜
阿里巴巴、英國電信合作雲服務
阿里巴巴有意加碼歐洲雲端市場, 傳出阿里雲正在與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商談在雲端服務領域合作事宜,繼在德國與沃達豐(Vodafone)合作之後再度拓展歐洲市場,挑戰雲端龍頭亞馬遜AWS的地位。
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雲與英國電信旗下IT資訊部門已經達成協議,內容與阿里雲和沃達豐的合作相似。英國電信發言人已經經過電子郵件確認與阿里雲正在洽談合作。
阿里雲和沃達豐在2016年達成戰略合作,攜手在歐洲提供雲端運算服務,在德國法蘭克福成立數據中心,帶入阿里雲運算、儲存、安全等產品進入歐洲,並且也為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企業提供網路基礎設施。
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在6月的報告中指出,阿里雲目前是全球第4大雲端基礎設施及相關服務供應商,僅次於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
當前歐洲雲端市場由AWS所主導,包括英國電信全球服務部、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等業者都有與AWS合作。阿里雲此次合作除加速開發歐洲市場,也將挑戰AWS在歐地位。
此外,阿里雲、阿里巴巴關聯企業菜鳥網絡也在上周和法國交通物流集團Bollore簽署合作協議,在雲端計算、交通物流、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等領域進行合作。
阿里雲陸續布局歐洲或許也和美國當前在科技領域對中國企業的謹慎態度有關。美國政府此前已經對中國資通訊企業如中興通訊祭出重罰,並且調查臉書、谷歌等美國企業和中國華為等企業在數據共享合作上的細節。由於雲端服務關係到龐大數據,美國此舉或許也加速阿里雲等中國雲端業者避開北美,優先選擇進入歐洲市場。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英國打造出下一個大型跨國科技企業
投資的金額達 23 億英鎊, 創造 1,600 個就業機會
隨著倫敦科技週(London Tech Week)登場,多家科技公司近期都宣布未來將在英國進行投資,根據英國官方估計,近期獲得投資的金額已經達到近 23 億英鎊(約台幣 922 億元),約能創造 1,600 個新就業機會,英國政府相信,這些努力將協助培養出能與 Google 或 Facebook 等矽谷巨頭相抗衡的科技企業。
包含 Amazon、Mubadala 等國際公司在內,近期都宣布將在英國擴大業務規模,其中美國雲端應用大廠 Salesforce 更宣布,將在未來 5 年投資 25 億美元協助英國地區業務成長。
儘管英國脫歐後有著許多不確定性,但倫敦仍然是科技投資者在歐洲最喜愛的地方,根據 London & Partners 的資料顯示,2017 年,英國科技公司獲得的資金約是德國的 4 倍以上,甚至比瑞典、法國和義大利的總和還要多。
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DCMS)部長 Matt Hancock 向 CNBC 表示,在先前舉辦的企業圓桌會議中,他們發現企業方對英國脫歐後科技產業發展的樂觀性,由於具備成熟的生態系統,一些企業認為即使脫歐也可以成為大型跨國企業的故鄉,就像中國和美國。
雖然半導體設計商 ARM 數年前以 240 億英鎊價格出售給軟銀,但這些資金都流入英國科技生態系統、協助成長茁壯,而英國生鮮電商 Ocado 的市值則達 100 億美元,可說是亞馬遜在相同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之一。Hancock 認為,這些公司的成立與發展,都讓英國得以吸引高科技人才。
Hancock 指出,英國現在比歐洲其他任何國家,都擁有更多獨角獸公司(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新創),「我認為這歸結於英國生態系統的深度,因為我們有如此多種不同的科技產業,像是金融科技(Fintech)方面,因為英國既擁有國際級金融中心,也有相應的技術生態,在這方面就發展得非常好。」
資料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