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優質醫療體驗吸引國際旅客
過去30年以來,醫療旅遊成為亞洲其中一個發展最大的產業。在亞洲醫療旅遊業日益蓬勃下,大量金融投資注入醫療基礎建設、定制設施服務及為醫護人員提供國際培訓等,讓海外旅客能夠以相對低廉價格享受到所提供的優質醫療服務。
醫療旅遊正如字面解釋,旅客外遊是以醫療保健為目的,其中分別有如下三個原因:
‧低廉消費成本:旅客在亞洲醫療旅遊的消費開支,比起在本土國所支付的費用便宜60%至70%
‧醫療水準達標:目前所提供的設施都是市場上最先進的,所配備的最新醫療技術均屬國際級水準
‧輪候時間快捷:本土國接受治療療程的輪候時間相當漫長,但在亞洲接受治療卻方便快捷得多
過往經已有大批旅客在泰國、印尼及菲律賓國家接受了醫療保健療程,在合理的價格及優質的醫療技術服務下,令他們從中獲益不少。
醫療旅遊目的地熱點—泰國曼谷
眾所周知,泰國首都曼谷為亞洲其中一個繁盛的大都會,生活文化多姿多采,整個城市都充滿着活力精神。遊客一直被宏偉宮殿、神秘寺廟、繁忙街道、運河網絡及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所吸引著。曼谷除了具備豐富的娛樂消閒外,其醫療設施更是全球首屈一指,包括隆胸、鼻結構整形及面部提升等整容手術,均提供優質服務,且收費比起其他國家便宜一截,因而令到訪當地接受有關美學醫療的旅客數字亦出現不斷增長。
鄰近湄南河( Chao Phraya River)的Yanhee Hospital是曼谷最具名氣的醫院之一,提供面部以至全身的全面性整容手術,以及可改善皮膚質素,對抗老化問題的各種非侵入性療程。該醫院不僅遵守國際醫療衛生的最高標準,並獲得美國醫院評鑑(JCI)的認證,確保接受治療的外籍人士能夠得到相等於其居住本土國家的醫療服務水平。
整形變靚啲——布吉島
說到整形美容,原來布吉島亦是不少醫療旅遊者會選擇的其中一熱點。這位於泰國南部島嶼風光如畫,以白色沙灘、精采美食、豪華酒店和迷人夜生活聞名,佔盡地利優勢,著實是接受康復治療的好地方。
座落於島內的The Phuket Plastic Surgery Institute (PPSI)是泰國領先的美容手術治療機構。提供的手術範圍涵蓋了各種乳房整形、面部提升、鼻整形、腹部抽脂和塑形等。該醫院在布吉島以提供相對優惠的價格及優質服務而享譽全球,所配備的設施均具備最先進的技術,而所聘請的都是能以英語溝通的外科醫生。
泰國國家旅遊局(TAT)東亞司司長蘭娟•湯璐於5月24日攜泰國醫療機構,美容機構,旅行社等11家泰國旅遊供應商,於北京舉辦「2017神奇泰國健康旅遊推廣會」,與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同業代表和多家知名媒體見面。
據發布會期間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約有30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前往泰國開展醫療旅遊,其中來自中國市場的醫療旅遊遊客約50萬人次,佔總人次數的六分之一,TAT希望2017年年這一數字能大幅度增長。蘭娟認為,當前中國遊客已經漸漸從原本走馬看觀花式的遊覽,走向更深度體驗,個性化表達的旅行方式,特別是中國的年輕客群,在旅行中進行醫療或美容的需求有所增加。
針對以治療為目的的入境泰國的中國居民旅客,泰國為滿足條件有關人士及其家屬提供了特別的簽證政策支持。有關人士在泰國公共衛生部公佈的156所醫療機構治療時,可獲得最多不超過3名家屬,每次入境泰國最長停留90天的簽證政策支持。此種簽證收費約230元人民幣,費用與普通旅遊簽證(T VISA)相同,但在類別上會加以區別(M VISA)。該類別簽證需提前與符合條件的泰國當地醫院完成預約,並在簽證申請時與其他材料同時提交。
對於許多人對治療期間語言不通的擔憂,蘭娟給出的答案是:「因為中國遊客眾多,不論是景區還是其他場所,基本都配有中文服務人員。泰國許多醫院都提供中文翻譯,但為了保險起見,泰國旅遊局建議大家最好在行前與醫院或旅行社溝通確認,以確保後續順利治療。」
據泰國旅遊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約880萬人次中國遊客前往泰國旅遊,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10%;2017年1月至4月,中國赴泰旅遊人數為320.37萬人次。蘭娟表示,期待這一數字在今年能夠突破900萬大關。
豬隻生產過量成為越南國會問答質詢會議上其中一焦點
6月13日舉行的越南第十四屆國會第三次會議上就各行議題展開問答及質詢。議會上有不少代表就豬場過量生產豬隻作出提問,令有關議題成了是次會議其中一焦點。
越南農業村發展部部長阮春強是回答國會代表質詢的第一位部長。質詢內容主要集中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措施和路線圖,提升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及將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相結合的措施,實現建設商品農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水產資源保護,恢復和發展以及水產資源開採管理工作等。
越南河靜省代表Nguyen Son表示,2015年農業部門計劃生產3,200萬豬隻,儘管2016年全年只生產了2,700萬,產量未達標,但卻已出現了2016年發生了過度生產危機,全年生產了2,700萬,雖然數字並未達標,但基於市場需求追不上供應,因而出現過量生產所造成的危機。北寧省代表Nguyen Thi Ngoc Lan提出質詢,如何採取有效方法來解決供應過剩使農民造成50%的生產成本的問題。
阮春強回應指出,最近國內生豬生產增長過快,加上產品從生產到銷售流程中各環節間未能配合及發揮高效率,從而導致出現這種供過於求的現象。
工貿部部長陳俊英進一步澄清工貿部和農業發展部在指明農產品市場發展方向中的協作配合這一問題時表示,農業生產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是需要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方向來制出定符合發展的規劃。
對於生豬供過於求這一問題,陳俊英表示,儘管最近越南畜牧業實現快速增長,然而市場發展工作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包括豬肉在內的越南農產品仍有很大的空間可對外推進出口,但在技術壁壘方面,越南農產品仍未達到進口國提出的要求。至於促進豬肉出口工作,兩大部門已於2016年和2017年年展開工作,同中國職能機關,中國農業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商討通過豬肉出口標準壁壘。
對於國家管理方面,陳俊英認為,需對農產品的競爭優勢作出準確評價,進而做好畜牧業市場規劃工作,並在生產方面需要在產品質量和成本都滿足到指定的要求:「若想要實現各類產品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需完善市場開放相關手續,同時繼續推動農業,尤其是畜牧業結構調整。」
會上,國會代表們還向阮春強提出關於根據有關水產業發展政策(第67號決議)建造並向漁民移交的鋼殼船在使用不長時間後出現破損現象和假冒偽劣化肥問題的質詢。
當日上午的質詢和答复質詢活動結束之前,越南政府副總理鄭廷勇作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措施的報告。鄭廷勇認為,在目前的農業情況下,今後需集中採取強有力措施來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加快農產品銷售速度,進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鄭廷勇強調,首先需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法律政策,為農業發展營造便利條件和注入動力。
至於農業生產規劃問題,他認為,需對各產業,產品的戰略,規劃和計劃進行檢查和調整,旨在大力發揮當地優勢和潛力。與此同時,將規劃工作與市場形勢相結合,其中在重視國內市場的同時,另一方面亦需要將地區和國際市場視為推動生產發展的目標。將農業發展規劃與適應氣候變化相結合,擴大高效生產模式的推廣應用範圍,尤其是高科技農業和有機農業生產模式。
鄭廷勇同時還提出大力推動農村地區的工業,小手工業和服務等領域,降低農業勞動力利用率,為加快農業與農村現代化進程創造便利的措施。農業中的科學技術研究,轉讓和應用工作需要得到加強,並將之視為生產出高產量高質量產品的核心任務。
資料來源:Vietnam+
越南國會制定2017年6.7%的GDP增長目標
越南國會於6月9日的議會上就政府社會經濟報告作出討論,內容包括了如何增加社會保障投資,以及脫貧、打擊貪污及反浪費等政府關心的問題。除此外,會上亦為今年經濟增長作出預期,意味着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越南胡志明市國會代表員陳黃銀(Tran Hoang Ngan)表示,儘管政府的公共債務高企,但國家宏觀經濟保持穩定、確保社會民生保障、以及提升公務員及退休人員薪資,均可見整體經濟環境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就通脹來看,今年經已是連續第5年受到控制,而匯率亦處於穩定,經常賬項目收支連續5年實現盈餘,還有的是外匯儲備提升,以及通過處理壞賬及重組金融架構,確保銀行系統得以安全,從多方面均可見目前經濟表現不俗。目前,越南個人銀行存款已達6,000萬億越南盾,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倍。
對於如何提升越南經濟增速,嘉萊省(Gia Lai)代表 Dinh Duy Vuot建議,政府應專注在更有效率地管理現有資源,從而使到GDP達致6.7%的設定目標。「政府必須加快發放資金,從政府債券募集資金表現,只有5.2萬億越南盾作分配,這只是相當於設定目標的10.2%。」他強調道。
越南投資計劃部長阮志勇(Nguyen Chi Dung)強調了實現經濟增長6.7%目標的決心,為實現這5年計劃發展鋪好路:「2017年是關鍵一年,為越南在今後繼續發展經濟社會穩定,並將以成功實現5年計劃各項目標作大前提。為免經濟落後,越南亦要加快經濟快速增長步伐。而要達成此目標,下一階段就必須繼續在國家作出投資發展,保持公共債務穩健,國家預算收支取得平衡,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保障社會民生,及在持續發展等工作上更多提供資源。」
「政府頒佈了24號指令,各部門須要在設定的框架下,根據具體的法案內容在各個領域上達成其增長目標。方案以兩種基本措施定位制定,長遠來看,越南將會在宏觀經濟上繼續穩走向穩定發展、控制通脹,推動重組經濟結構、體制改革及提高生產率第二;短期而言,則以為企業紓困、促進各產業發展,及加大各種資源投資力度為目標。」阮志勇說。
阮志勇坦言,雖然要實現6.7%的經濟增長不易,但目前的基本因素亦有足夠能力支撐,只要有力實施多項措施,同時整個政治系統及全體人民和企業要一起參與進來,便可以成功實現目標。
越南財政部長丁進勇(Dinh Tien Dung) 在會上就保障公共債務的措施表示,2010年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50%,於2015年這佔比升至62.5%。為了正視這問題,政府已頒佈了關於重組國家預算結構,確保公共債務在7號決議法案下保障安全。
「在2016和2017年,公共債務通過出售長期債券而得到控制。2013年出售的政府債券期限為3年,而2016年的期限則升至8年,可見取得良好的結果,有助於提高債務上限。更重要的是,2011至2013年階段內的所有高利率貸款最近都得到了調整至新利率為6%。因此,公共債務重組過程正取得順利進展。」丁進勇說。
目前,財政部正有力重組預算收入來源,同時壓縮經常性開支。財政部將會呈交並提請政府通過關於精簡國家機構,及有關開支和公務用車管理制度等問題的決定。只要同步實施上述措施,就能有效確保公共債務安全。
越南年輕的勞動力衍生殷切的生產服務需求
越南年輕勞動力充足,有利於加工活動擴張,促進越南經濟發展。然而,當地熟練工人和較高資歷人才不足,已開始窒礙工業進一步發展。一些外來投資者正嘗試在擴充業務時引入更精細的工序,但越南缺乏有經驗的員工已成為一個持續問題,也是希望招聘高質素人員以提升生產流程的企業面臨的挑戰。
因此,在越南的企業必須四出尋求各種工業服務,例如生產工程設計及精密工具製造,使他們在越南的生產活動得以升級增值。而香港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工業企業,他們具有包括華南地區等地的強大製造基地作為後盾。因此,香港可以提供全面、獲國際認可、質素符合先進國家買家標準的工業服務。加上香港位處亞洲優越位置,有助香港企業把握機會,滿足越南市場對各類生產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越南人口年輕,平均年齡僅約32歲。其中約55%人口年齡在34歲或以下。2015年,15至64歲的人口佔總數68%,較1999年的61%為高。由此可見,越南的年輕勞動力供應充足,有助推動經濟發展。
對於正在尋覓勞動力充裕的新生產基地,以便支持業務擴張的製造商和海外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事實上,在越南實行經濟開放的20年裡,流入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持續增長,其中針對製造業的投資增幅尤為明顯。
越南的勞工成本較低,對從事勞動密集型加工生產業務的海外投資者來說非常吸引。越南自2017年1月1日起上調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惟上調後每月最低工資仍低於200美元。當然,實際支付工資高於最低水平,視乎僱員所在地區以及僱員的資歷和經驗而定。另加上法定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及失業保險供款,越南的勞工成本起點介乎每月200至250美元。
即使在亞洲其他生產基地,例如中國西部某些較不發達地區,每名工人的每月勞工成本(包括各類法定供款和保險在內的總成本)起點往往也要300至35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越南年輕勞動力的成本確實較低。
這類成本優勢已成為越南吸引外國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加上商業活動與日俱增,城鎮地區的失業率從2005年的5.3%下跌至2016年的估計3.2%。雖然現時越南幾乎全民就業,但該國仍有巨大潛力釋放更多勞動力,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勞動力需求,皆因越南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地區生活及謀生,而城鎮居民只佔越南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城市和工業區寫字樓和工廠工作的僱員所賺取的收入,比在農村地區從事農業和漁業等初級經濟活動的農戶收入要高得多,因而吸引越來越多農村居民遷移到城市和附近的城鎮地區工作及生活。因此,即使失業率處於低位,但越南實際上仍有充足的勞動力儲備。
越南的勞動人口總數約為5,450萬,其中年輕勞動力佔大多數。事實上,74%的勞動力年齡在50歲以下。但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勞動力大多技能水平較低。統計數據顯示,近80%的勞動人口不具備正規資歷。越南總勞動人口當中約9%為大學畢業生,其餘只有11%的勞動力曾接受中等/高等教育或職業培訓。此外,曾接受3個月或以上培訓的在職工人佔比僅為21%。無疑,與中國或東盟較發達國家訓練有素的工人或熟練工人相比,越南工人的生產力水平較低,這正是該國年輕工人的勞工成本相對較低的原因。
事實上,越南不僅缺乏熟練勞動力,亦缺乏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雖然低成本勞動力可以為越南的加工產業提供有力支持,但以當前的勞動力質素來看,短期而言越南著實難以進一步發展更高端的生產工序。雖然政府決心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加強職業培訓,但始終無法即時填補這些缺口。
縱使越南的勞動力有上述不足之處,但由於當地非熟練工人、土地及其他生產要素的成本低廉,流入越南製造業的外來直接投資一直源源不斷。不過,部分工廠開始使用更多自動化設施來提高效率,並且生產更高端產品,以滿足國際市場需求。此外,由於越南政府實行鼓勵措施,以及某些上游供應商決定跟隨客戶的投資步伐,工業品和各種零部件的生產業務均有所增長。因此,為支持更為複雜的工序,以生產這些成品和工業品,越南對工業服務的需求呈現上升之勢。
在越南,由於難以招聘高質素人才,例如生產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因此在精密和工業工程方面的支援也不足夠。有意為業務運作引入更多先進設施的本地和外資廠商,必須在越南境外招攬人才,方能滿足營運需要。
例如,部分在越南生產的廠商正於華南等地製造精密工具及模具,以支援他們在越南的加工生產業務。另有廠商於鄰近地區物色優質服務供應商,以便及時獲取國際買家認可的品質檢驗和測試服務。因此,隨著越南境內的生產活動不斷增加,對各類工業支援服務的需求勢將上升。越南缺乏熟練工人和技術人員,以及生產工程師等專業人才,這個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因此越南的廠商勢必放眼亞洲其他地區,尋求各類外部支援。
顯然,鄰近越南、能及時提供全面工業支援服務,是滿足越南市場需求的關鍵。香港是亞洲的運輸樞紐,交通便利,能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務。本地工業企業和服務供應商不但經驗豐富,在珠江三角洲乃至更遠地區亦有強大的生產基地作為後盾。此外,香港企業在生產工序管理方面表現出色,獲得國際認可,達到發達經濟體買家的要求。因此,香港企業可以憑著這些優勢,把握機會,滿足越南對各種生產服務與日俱增的需求。
資料來源:HKTDC
越南與捷克共同協議展開多方面合作關係
越南總統陳大光與捷克總統澤曼(Milos Zeman)於6月7日在河內會談中,雙方同意在各個領域促進合作關係。陳大光在歡迎儀式結束後的會談上表示,相信澤曼到訪越南將有助深化彼此友誼和多方面務實的合作,為兩國關係開啟新里程:「越南重視鞏固與捷克這傳統友好國家的發展關係。」
兩國領袖互相交待了國家自身狀況,談及如何具體實施措施促進雙邊關係,以及就國際及地區互相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越南人民對於國家在改革進程及國際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正在不斷提升而感到鼓舞。」澤曼說,捷克一直重視越南這傳統合作夥伴,並希望推進雙邊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
雙方對於兩國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在政治外交及國際間達成有效的合作關係取得積極發展感到高興。越捷兩國的雙邊經貿關係保持穩定發展,過去數年雙邊貿易金額年均達2.5億美元。為了推動兩國經濟發展更進一步,雙方一致同意繼續提高雙邊經濟合作聯委會的效能,同時加強貿易及促進投資活動,鼓勵兩國企業加強對接,互相探討及了解其市場的潛在優勢,特別是兩國均在基礎建設、食品加工、藥物生產、城市規劃、公共交通,及環保和水資源管理等領域均具有相當的需求,可造就互惠互利的合作機會。
陳大光感謝捷克在其本土國為越南華僑的生活和工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相信越南華僑這橋樑能夠繼續發揮作用,推動兩國關係持續發展。
兩位領導對兩國在國際間保持緊密合作表示滿意。澤曼表示,捷克不僅支持越南加強與歐盟的合作關係,亦支持越南儘早達成與歐盟自貿協定的簽署協議,及獲得歐盟承認越南市場的經濟地位。
就東海問題上,兩位領導強調必須要基於遵守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並要認真落實《東海各方行為宣言》,及早達成「東海行為準則」。
陳大光在會後與新聞界會面時表示,雙方承諾將會加強各級代表團的交流,並就共同闗心的問題進行磋商。兩國領導一致認為,雙方將會在貿易投資方面提高效率,在共同努力下為2018年在河內舉行的越南捷克經濟聯委會第六次會議做好準備。
會談中,雙方承諾協助促進捷克在越南的能源、環境、產業支持、基建、製造業、醫療設備和食品加工等領域作投資,另會進一步在教育培訓、科技、文化旅遊、醫療護理、環境、就業及國防和安全部等範疇加強兩國合作,令這合作夥伴國的關係更緊密全面。「我們兩位領導人都強調維護安全與和平的重要性,能夠賦予達成將可促進國家在世界上的合作發展。」陳大光說。
澤曼表示,捷克商界對於越南市場深感興趣,是次訪問越南隨行的68家捷克企業代表均表明希望與越南簽署具體合作項目協定,創造商機。他還透露,兩國領導人就開放捷克首都布拉格至胡志明市的兩地直航,及捷克往越南的短期免簽証進行商討。而捷克方面已落定將會在稍後時間在胡志明市成立總領事館,相信在兩國強化合作關係下,將可提升捷克旅客到訪越南。
兩國領導在會談後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當中包括了「被判刑人員移交協定」及「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合作協議」等。
越南與捷克的外交關係早在1950年2月2日建立,往後並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截至目前為止,捷克對越南的投資項目合共有達35個,總值達9,130萬美元,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啤酒、電子設備和建材物料等多個領域。在對越南投資的101個國家中,捷克排名第42位。
捷克一向對越南這經貿夥伴國十分重視,早在2012所公布的2012至2020國家出口戰略中12個優先發展市場,越南便是其中之一。捷克對於越南的援助一向盡心盡力,該國是東歐第一個國家向越南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DA),迄今ODA總額約1,800萬美元。
目前,在捷克生活的越南人共60,000。捷克政府於2013年7月3日決定將越南裔捷克人代表加入捷克少數民族理事會,此舉亦意味著承認越裔捷克人為其國家少數民族之一。
資料來源:Vietn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