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0p1
以上图片:虽然中国投资者于澳洲的投资步伐会减慢,但到澳洲投资房地产的人收则不会下跌。

最近有地产分析专家指,虽然中国投资者于澳洲的投资步伐会减慢,但到澳洲投资房地产的人收则不会下跌,他们对当地的投资仍具有兴趣。

香港的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及仲量联行(JLL)分别指出,基于现时中国的状况,经济的结构正在改变,而且发展的步伐亦比较早前缓慢,北京正在严厉打击国内的贪污腐败情况,以及控制资金的流向。这些原因均令中国人开始重新思考他们的投资策略,包括重整在澳洲的投资。

第一太平戴维斯香港的高级董事Simon Smith说:「虽然他们对现时的情况十分震惊,但他们却未有煞停所​​有投资活动,投资者只是延迟了他们的投资大计,采取一个观望的态度。」

「这不是一个长造的趋势,他们需要一个时机,待时机一到,投资者们便会把握机会出击,但这些机会并不多。」

根据海外投资监察局(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表示,于2013年至2014年,中国取代了美国的位置,成为了于澳洲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涉及的投资金额达到277亿澳元,今年上半年时期,物业投资的总额,录得约值124亿澳元。

但最近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分析师Damien Boey及Hasan Tevfik同时认为,中国人对海外物业的需求于2015年有所减少,而澳洲物业也不例外。

不过,仲量联行香港研究部主管Denis Ma,却十分不同意以上的看法。他说:「投资的气氛会变得温和,但不会减少。」

他更表示,香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投资者十分擅于寻找一个「屏障」,他们只是减慢了入市的速度,并没有对市场失去信心。

他说:「数年前香港政府对楼市实施调控,并对海外的投资者征收15%的交易印花税,但这些措施似乎对中国的投资者并无影响,他们仍然于市场上寻找合适的单位投资。」

HONG KONG-ASIA-ECONOMY-PROPERTY  HKG010
以上图片:数年前香港政府对楼市实施调控,并对海外的投资者征收15%的交易印花税,但这些措施似乎对中国的投资者并无影响。

一些机构投资者,包括房地产发展商及综合性大企业,都不断地涌入澳洲投资,如大连的万达集团(Dalian Wanda)、碧桂园(Country Garden),以及绿地集团(Greenland)等,都到澳洲投资希望令集团的业务更多元化。

Smith补充说,中国企业将国内的资金,转移到一个新兴市场的篮子里。他们想投资的市场,需要具有稳固的根基、成熟,兼且有不少具有潜力的地区,好像伦敦、纽约,以及悉尼等等,他们望可以分散投资的风险。

「他们会支付这笔款项,虽然他们感觉上比较迟缓一点,但事实却非如此,他们是非常懂得变通,所以当他们发觉市场气氛不太活跃的话,便会重新调整市场策略。」

碧桂园除了在中国的南部建立大型的城镇社区,但集团于海外也有不少投资,在悉尼及墨尔本集团亦于当地打造分层住宅项目,并预留了一笔金额,用于海外投资的计划。

集团的首席财务总监Wu Jianbin说:「政府积极鼓励我们,将资金投资放到海外市场。」

20151120p4
以上图片:首席财务总监Wu Jianbin说,政府积极鼓励我们,将资金投资放到海外市场。(相片来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虽然如此,Wu Jianbin指出集团在澳洲会紧慎地投资,所以只会在一些主要的城市,如墨尔本及​​悉尼打造项目。

至于其他的国有房地产企业方面,如中国万科等企业,它们的计划却有所不同,据消息人士指出,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暂时推迟于澳洲投资的计划。

其实,有不少投资散户仍然想继续投放资金,于澳洲的物业之上,但中国政府加大了打击贪腐的力度,所以令他们的投资步伐减慢了。

在今年九月下旬,中国中央政府便收紧了政策,限制人民于海外提款的金额,希望防止资金快速地流向海外市场。

Denis Ma续说:「愿意将资投放到海外的投资者中,大部分不是十分着重房地产市场的周期,他们只是关心是否容易获利,或能否轻易将资金彻走。除此之外,于悉尼投资所需的金额,较中国邻近其他地区平宜,例如香港。」

20151120p2
以上图片:Wu Jianbin指出集团在澳洲会紧慎地投资,所以只会在一些主要的城市,如墨尔本及​​悉尼打造项目。

此外,Smith还补充,尽管预计投资者入市的步伐会变得缓慢,不过在新的一年,预期中国投者将会对酒店项目,以及智慧型产业的兴趣会有所增加。

世邦魏理仕(CBRE)亚太区执行董事Rob Blain说,市场上将会有一些新的投资者加入,更有可能是一些具实力的亚洲二线富豪或家族,他们在这里寻找核心的优质资产。

Smith说:「中国投资者于未来20至30年期间,将会活跃于海外市场,这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

资料来源: Australia Financial Review